秋水仙碱片有止疼作用么,肌肉疼痛,却是秋水仙碱在作祟
秋水仙碱作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痛风一线治疗药物,能有效控制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。
但是,由于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,其不良反应同样不能轻视。
临床案例
患者,男,43岁,因“四肢肌肉疼痛、乏力半个月”入院。
患者既往有痛风病史20余年,每次痛风发作时均自服秋水仙碱(按说明书6~12片/天),症状可缓解。
本次肌痛、乏力前2周因痛风发作自服秋水仙碱6片/天,由于症状持续未缓解,故连用14天(共约84片)。
半个月前患者突然出现双侧小腿屈侧痒痛伴乏力,3天后症状进展至大腿后侧,自行外用药膏(具体不详)后未见好转,渐出现四肢肌肉疼痛,全身乏力并吞咽困难。
入院时查体:双下肢肌力约4~4+级,肌张力正常,感觉正常。
辅助检查
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;
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265.5U/L↑、总蛋白58.4g/L↓、白蛋白31.3g/L↓、白球比例1.16↓、总胆红素24.7μmol/L↑、直接胆红素12.4μmol/L↑;
心肌酶示谷氨酰胺基转肽酶272.3U/L↑、碱性磷酸酶223.5U/L↑、乳酸脱氢酶348.1U/L↑、肌酸激酶264.1U/L↑、肌红蛋白170.7μg/L↑。
肌电图示四肢肌肉呈轻度肌源性损害,电生理改变:上、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改变,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远端对称性、多发性损害,以轴索损害为主,可见自发电位,提示存在活动性损害。
诊治经过
患者既往无外伤、炎性肌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内分泌系统等与肌病有关的病史,发病前有明确的超大剂量服用秋水仙碱史。
结合血清学肌酶指标变化特征和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,该患者诊断为秋水仙碱致肌肉、神经及肝功能损害明确,立即予以碳酸氢钠碱化血液、复方氨基酸营养支持、枸橼酸钾补钾、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抗氧化。
6天后复查: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136.6U/L↑、白蛋白32.4g/L↓、白球比例0.96↓,心肌酶恢复正常,患者四肢疼痛、乏力感及吞咽困难均明显好转。
警惕!秋水仙碱可致肌肉、周围神经病变
虽然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出,秋水仙碱能引起肌肉、周围神经病变:有近端肌无力和/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。在肌细胞受损同时可出现周围神经轴突性多神经病变,表现为麻木、刺痛和无力。
但是,关于这方面的实际临床报道并不多,通常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出现。
至于秋水仙碱为什么会导致肌肉、神经损害?四川哪里能看痛风病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,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:
秋水仙碱的直接毒性作用,使肌纤维受损;
药物诱发体内产生各种抗体,通过免疫介导引发多发性肌炎和重症肌无力等肌病;
药物可以阻断神经肌肉传导,并影响肌膜的稳定性,直接抑制肌膜的兴奋性,使终板前膜微小终板电位(MEPP)振幅降低,造成肌无力等症状;
秋水仙碱影响氨基酸和营养因子的代谢,导致神经肌肉营养代谢障碍;
秋水仙碱能阻止蛋白质合成,损害线粒体功能,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。
所以,在临床工作中,医生要仔细追问患者的用药史。对于长期服用特别是不规律、过量服用秋水仙碱的患者,要尤其注意有没有出现四肢麻木、疼痛和感觉异常的症状。
如果有,就要警惕秋水仙碱的肌肉、神经毒性作用,及时完善肌电图等相关检查,并排除肿瘤、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等其他原因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